中日韩显示产业链体系重叠,产业利益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厂积极扩产布局,以平板显示为主的全球显示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显示产业呈现出中日韩三足鼎立态势。第一轮LCD诞生于美国,1980s日本从手表、计算器等细分市场推动LCD产业化,并培育了完整的产业链;第二轮LCD向韩国及我国台湾转移,2000s韩国及我国台湾逆周期投资成为LCD主要产地,OLED开始在韩国兴起;从2010s开始面板产能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积极建线扩产,成为全球LCD最大产能基地,OLED加速扩张。
图1 全球平板显示转移路径
随着显示产业的发展,中日韩平板显示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其中日本在上游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拥有住友化学、尼康、Tokki、爱发科等众多明星企业;韩国则以三星、LG为代表聚焦高端面板制造及显示终端,伴随着OLED的领先优势,本土材料和设备配套率达50%,代表企业三星SDI、LG化学、周星工程、APS等;中国大陆在中低端面板制造和显示终端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但上游材料和设备起步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环节,代表企业如联得装备、精测电子、吉林奥来德等。
图2 中日韩显示产业全链条布局及主要冲突区域
显示产业环节附加值的分布符合微笑曲线,企业沿着微笑曲线向上的过程中,将与已有企业形成利益竞争冲突。上图虚线框中显示了当前中日韩显示产业的主要冲突区域,将企业竞争力相对实力分了“强”、“中”、“弱”三类,冲突压力主要集中在上图中的“强”、“中”两个环节:
a) 中韩面临产业环节全面冲突,面板和终端环节压力最大。面板制造环节,中国大陆产能积极扩张,复制韩国显示产业发展路径,并期望追赶。京东方、华星光电不断对三星、LG的高端面板制造环节发起冲击;显示终端环节,2019年Q1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次于三星,位居全球第二;2018年TCL电视出货量仅次于三星,超过LG位居全球第二。伴随着大陆多条G10.5 LCD和G6 柔性OLED产线量产,中韩两国在高端面板制造及终端领域将展开激烈竞争。事实上,韩国已经就人才、设备等******政策限制对中国大陆企业的输出。
b) 日韩显示产业冲突主要集中在上游材料和设备环节。韩国面板和终端领域全球领先,并且在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初步实现自足供给,还能与日本企业竞争出口到中国等市场获取利润,但在原材料的生产上,韩国与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此次日本限制PI、光刻胶、氟化氢等关键材料向韩国的出口,表明日韩显示产业在材料和设备领域的竞争逐渐加剧。
c) 中日显示产业合作大于竞争,大陆上游材料和设备环节严重依赖日本。中国大陆上游材料和设备的供应主要来源于日本,相差巨大。例如在8K显示领域,大陆技术成熟的Al靶材已经不适用,依然要高度依赖日本企业提供Cu靶材;在积极扩张的OLED领域,大陆产线离开日本设备几乎瘫痪。日韩在材料和设备领域的正面冲突,以及大陆显示产业持续增加的需求,也给大陆显示产业配套企业带来了技术追赶的时间和空间。
日韩显示产业发展启示:以全产业链培育为基础,向上游关键环节突破
日本以小屏市场切入,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培育全产业链。技术发展史证明,技术从发明到产生规模往往需要漫长的技术改进。LCD技术虽然最早出现在美国,以RCA和西屋电气为代表的美国企业纷纷将应用瞄准显示器、电视等大屏应用这一宏大目标,但此时LCD技术面临着大尺寸应用与早期技术粗糙的矛盾冲突,最终只盯着宏大目标的美国企业半途退出。而日本以夏普、精工为代表的企业从手表、计算器等小屏市场切入,开发微型液晶电视,吸引松下、东芝等大企业纷纷加入,培育完整产业链。日本液晶显示在向大尺寸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系列问题,诸如工艺、材料、设备等。为此日本企业构建了相互学习、协同创新的产业氛围,为日本企业在上游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链环节保持绝对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国面板及终端企业产能扩厂带动上游配套企业发展。韩国把握面板产业来自日本转移的机遇,积极扩张产能,产生了三星、LG两大面板巨头,并长期把持显示行业的话语权。韩国依托显示面板及终端的下游优势,扶植本土材料和设备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从图3a可以看出三星显示和终端在营收提升过程中配套企业SDI营收正相关增加;图3b中展示了LG化学营收随LG电子、LG显示的营收变化,同样展示了配套企业与面板及终端营收强正相关。
图3 三星、LG及配套企业营收相关性
扩大化的贸易冲突加速了完善供应链的需求,加大核心材料、零件、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竞争力,对于我国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维信诺等面板企业也将降低对单一供应商或者单一地区供应商的依赖,加快扶持本土产业集群,大陆显示产业链配套将加速崛起。
关于我国显示产业链崛起的思考
新型显示产业是核心资产、战略性产业,拥有政策扶持、空间大、需求大、高成长、引领性、高壁垒等特征。产业发展需要长期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产业越往附加值高的环节发展,门槛越高。由于显示产业需求长期资金投入且面临长期亏损,长期以来背负着融资压力。
中国大陆LCD产业负重前行,通过十数年的追赶,终于做到了全球领先。涌现了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图4中可以看出,京东方2012年前毛利率长期低于友达、LGD等面板大厂;但从2012年开始,京东方实现了毛利率反超并长期保持优势竞争力。
图4 面板厂毛利率比较(%)
中国大陆是LCD产业后发区域,起步与先发区域日韩差距大。虽然面板产能全球第一,但是LCD核心技术储备与韩国企业依旧有差距。图6为截至2019年6月三星、LG、友达、夏普、京东方、华星光电在液晶面板领域高价值专利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各大公司核心专利基本全技术环节覆盖,但是从高价值专利数量上来看,京东方、华星光电落后于三星和LG,基本与夏普、友达持平。高价值专利反应到产品端表现为:三星、LGD的显示终端产品主要集中在大尺寸高端市场,而中国大陆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图5 主要面板厂高价值液晶专利储备数量
当前显示终端产品开始从“刚性”迈入“柔性”时代,新的产品创新周期即将开启。从创新层级的角度进行分析会发现,当前显示领域的创新集中在二至四级,主要是在原有系统上进行改进。其中,从刚性屏逐渐过渡到可折叠,进而到最终的柔性显示产品,属于第四层级的产品创新。沿着这个路径发展下去,现有技术体系将得到全面升级,现有供应链体系也将迎来巨大变革。
图6 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层级分类
回顾历史,智能手机等显示终端进入触控时代后,开启新的产品周期,玻璃成了关键零组件,随着智能机的市场爆发,康宁、蓝思科技等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壮大的机会。为迎接柔性显示时代,基板、电极、元器件、模组等都要相应发生改变,朝柔性化发展,现有的技术、工艺都将面临改进甚至迭代,技术创新将迎来爆发。届时,又会有哪些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型显示属于“硬科技”的高精尖产业,技术和资本门槛高,产业发展需要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要素资源的集成。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配套还比较薄弱,核心环节企业多属于发展早期,资金短缺以及缺乏融资渠道严重制约着一些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商业化。在新型显示技术路线面临升级迭代和中日韩显示产业竞争格局调整的关键时刻,科创板的推出无疑将极大的拓展我国新型显示领域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助力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完善产业链和升级发展。
虽然新型显示产业面板厂大多已经上市,但是产业链上下游细分赛道中仍然有很多非上市的优质企业,具备登陆科创板融资的潜力。产新君以专利挖掘为分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线,辅助以研发体系、公司经营、知名机构参投、重大奖项等评价要素,挖掘出面板制造、材料及零组件、设备、终端等行业细分赛道的潜力企业。具体名单见附录。期待着这些企业能够顺利借力科创板,加速成长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更强健的中坚力量。
图7 科创板新型显示产业企业画像
新型显示产业是核心资产,产业配套尚属短板,地缘冲突增加了产业链的安全风险;新型显示产业进入新的产品创新周期,供应链将迎来重大变革,科技创新将迎来爆发;新型显示进入产业升级关键时期,科创板将助力显示产业冲击核心技术封锁、关键配套缺失、高端产品不足等难题。未来的十年,是新型显示科技迸发的时代,我们期待本土企业的崛起!